1.團隊工作重點
圍繞深遠海適養魚類綠色養殖技術創新與示范,集成深遠海魚類適養新對象的開發、適養魚類篩選與遺傳育種、適養大規格苗種規?;嘤夹g、養殖環境工程技術、精準營養與疫病防控技術、魚類活運及保鮮加工技術,解析深遠海養殖良種繁育、選址和運輸加工等高效運行的關鍵科學問題,構建陸海接力的深遠海養殖新模式。
2.團隊建設計劃
圍繞深遠海適養魚類養殖技術和海洋大健康的研究,擬建成9個研究團隊:
(1)遺傳育種與繁育研究團隊,由共建單位廣東海洋大學牽頭,劉少軍院士領銜,朱春華教授負責,依托中國科學院、中國水產科學院、中山大學、湖南師范大學等單位參與,組建一支16人左右的研究團隊。其中柔性引進13名,全職招聘固定科研人員3名。
(2)營養與疫病防控研究團隊,由共建單位廣東海洋大學牽頭,麥康森院士領銜,簡紀常教授負責,依托中國科學院、中國水產科學院、中國海洋大學、華南師范大學等單位參與,組建一支16人左右的研究團隊。其中柔性引進13名,全職招聘固定科研人員3名。
(3)海岸帶生物資源利用研究團隊,由共建單位廣東海洋大學牽頭,胡超群研究員領銜,鄧岳文教授負責,依托中國科學院、中國水產科學院、中國海洋大學、廣州大學、汕頭大學等單位參與,組建組建一支15人左右的研究團隊。其中柔性引進13名,全職招聘固定科研人員3名。
(4)工業化循環水養殖研究團隊,由共建單位廣東海洋大學牽頭,劉鷹教授領銜,孫成波教授負責,依托中國科學院、中國水產科學院、中國海洋大學、中國農業大學、大連海洋大學等單位參與,組建組建一支18人左右的研究團隊。其中柔性引進16名,全職招聘固定科研人員2名。
(5)海洋牧場建設與管理研究團隊,由共建單位廣東海洋大學牽頭,賈小平研究員領銜,王學鋒教授負責,依托中國科學院、中國水產科學院、中國海洋大學、浙江海洋大學、大連海洋大學等單位參與,組建組建一支12人左右的研究團隊。其中柔性引進10名,全職招聘固定科研人員2名。
(6)深遠海養殖技術保障研究團隊,由共建單位廣東海洋大學牽頭,桂建芳院士領銜,劉書成教授負責,依托中國科學院、中國水產科學院、中國海洋大學、上海海洋大學、華南理工大學等單位參與,組建組建一支16人左右的研究團隊。其中柔性引進14名,全職招聘固定科研人員2名。
3.人才梯隊構成
深遠海適養魚類綠色養殖技術研究團隊 |
||||||
人才結構 |
負責人(人) |
團隊成員(人) |
合計 |
|||
全職 |
柔性引進 |
全職 |
柔性引進 |
|||
學歷 |
本科 |
|
|
|
8 |
8 |
碩士 |
|
|
|
7 |
7 |
|
博士級以上 |
|
6 |
15 |
59 |
80 |
|
職稱 |
中級 |
|
|
15 |
15 |
30 |
副高級 |
|
|
|
20 |
20 |
|
正高級 |
|
6 |
|
39 |
45 |
|
合計 |
|
6 |
15 |
74 |
95 |
- 上一篇:沒有了
- 下一篇:南海海洋大健康產業關鍵技術體系研...